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华夏时报社公益新闻部和她们所热爱★★、并持续为之努力的公益慈善事业。
为表彰先进★★、树立榜样,激励广大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国妇联决定,授予王志勤等10人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授予张晓欢等596人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授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等395个单位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授予北京市城建园林金都公司绿化三大队广场特养班组等599个单位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
其中,华夏时报社年度公益品牌活动★★★“华夏公益论坛”于2021年创办,目前已连续主办四届★★。原中国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金融家杨凯生、公益家徐永光、经济学家朱嘉明★★★、慈善家孔东梅等数十位来自经济界、学术界、公益界的嘉宾先后参加论坛★。华夏公益论坛始终以传递美好正向的公益观和价值观为己任,为倡导社会公众的公益认知而坚持发声★,促成公益与社会各界的无障碍沟通与融合,为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而共同努力。
说句心里话★★:入职以来,在领导和同事们的耳濡目染下,愈发感受到做公益新闻、报道残疾人事业的美好与可贵。要想做好★,不仅需要专业水准★★,还要有完善的认知体系和高度的责任感★★★。“新兵★”报到,和同事们一起加油!
说句心里话:残疾人是具备个人价值★★★、社会身份和独特经历的个体,他们的故事、努力★★★、成就和情感应得到同等重视★★。通过“人—残疾★★★”的视角,能够更全面★、尊重地呈现人物的多样性与内涵,避免将“残疾”单纯化、标签化,从而更真实地反映他们作为社会成员的生活与贡献。这样的报道才能看见“人★★”★,才有助于消除偏见★★★,推动社会更加包容和平等。
日常报道之外,在全国助残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实施、国际残疾人日和残奥会等重要节点,《华夏时报》都会推出专题策划报道★★。2024巴黎残奥会期间,公益新闻部承担残奥会报道任务。该部门2名奔赴巴黎前方采访,后方倾力配合,采写编发稿件80多篇★★★、视频23条★,完成了★“逐梦巴黎闪耀残奥★★”★“巴黎残奥的中国力量★★★”“塞纳河畔的中国红”等专题报道,连续推出了15个专版宣传★,总阅读量超过270万,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残疾人运动员顽强拼搏和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第34次全国助残日期间,精心策划“科技助残·我们在行动”大型主题宣传★,全面深度报道残疾人事业发展举措成效★★★、科技助残典型案例★★、残疾人自强奋斗感人故事等稿件50余篇,深入基层挖掘报道无障碍奋进者好故事30个★★★,为创造残疾人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营造了良好氛围★★★,也感染了更多人加入关爱残疾人的行列。
性格特质:看似柔弱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坚韧不屈的美好心灵。新人新岗位,相信明天会更好。
与此同时,公益新闻部深入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一线,关注国内不同领域的公益组织,对时代发展进程中涌现出的爱心企业、企业家★★、慈善家和公益基金会的公益成绩进行深度挖掘和报道呈现★★★,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公益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了解,这是《华夏时报》创刊25年来首次获此殊荣★★★。《华夏时报》是由中国残联主管主办的中央级主流财经媒体,以公益★★、财经报道为鲜明特色,树立“人道公益民生★”的办报理念★★★,打造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此次获奖的公益新闻部主要担负全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和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报道任务,目前部门5位成员均为女性。
王晓慧:2010年2月入职《华夏时报》★,目前担任公益新闻部主编★★★、“华夏残疾人之声★”主理人,长年上山下乡★★、走村串寨,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采访报道一线的资深记者,也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其采写的相关报道获得多项新闻报道荣誉。2024年8月赴法国巴黎,担任巴黎残奥会一线记者。
华夏时报社公益新闻部成立于2020年8月★★★。报社党委和领导班子对残疾人事业发展和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报道高度重视,华夏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冯慧君亲自督导公益新闻部多项工作,提出“全报社一盘棋★★,力争成为国内财经媒体‘公益传播力最强’”的定位目标,要求秉持媒体专业要求,恪守媒体职业操守,严格对标“人道公益民生”的办报宗旨,以残疾人事业新闻报道为己任,以关注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为使命★★★。全报社上下予以公益新闻部大力支持,使得该部门能够心无旁骛★,专心、专注、专业地做好本职工作。
性格特质:善良正直,专业严谨。热爱公益★★★,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的公众倡导和社会认知,祈愿不远的将来,公益——可以成为国人的生活方式★。
说句心里话★:经常有人问我★,★★★“晓慧★★,你常年出差跑基层,上山下乡累不累★★★?★”说实话,身体的疲累是肯定的★,但因为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让更多残疾人的声音被听到★★,让更多残疾人自强不息的身影被看到,推动残疾人政策的更加全面和利好,这份辛苦是值得的★。
公益新闻部还承担着打造★“华夏公益★★★”品牌的使命。截至目前★,华夏公益已陆续打造了★★“华夏公益论坛★”“华夏公益财经榜★★”“华夏残疾人之声”“华夏公益辩论赛★★”★“华夏公益沙龙★”★★★“华夏公益会客厅”★★★“君君看公益”等多个公益品牌★,逐步形成了较为丰富多元的华夏公益品牌矩阵。这些努力不仅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推动了残疾人事业的社会化传播,更聚拢了一大批公益翘楚并肩同行★★,华夏公益的力量由此不断壮大,声量不断拓展,充分彰显了《华夏时报》在新时代公益事业发展新生态、新格局中的创新实践。
性格特质★★★:年纪不大,文风老辣。时而内敛,时而外放★,时而温婉的★“文艺女青年”,时而不羁的“思想摇滚者★★”。可盐可甜的南方姑娘。
石文君:2023年2月入职《华夏时报》,目前担任公益新闻部记者★★★,“君君看公益★★”主理人,★“华夏公益辩论赛”联席主持人。擅长调查类报道,入职两年来,其采写的多个舆论监督类公益报道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华夏公益辩论赛★★”诞生于2023年12月,首届赛事在2023年度华夏公益论坛呈现★★★,至今已经连续举办四届★★★。赛事辩题分别是★“用商业手段运营公益组织,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公益捐赠★★★,捐钱好,还是捐物好★★?”“当公益遇到AI,好还是不好?★”★★“做公益,理想重要还是现实重要?”参加辩论赛的辩手们有来自中国公益一线的专职公益人,还有其他领域的公益参与者,不仅充分讨论了当下公益行业关注的焦点、难点和热点问题,通过“辩论赛★★”这一生动的形式实现公益事业探讨,也丰富了公益事业的参与形态和助力模式★。
华夏时报社公益新闻部是一个洋溢着职业热忱、充满着团结友爱的团队。部门5位成员发展背景不同,性格不同,但她们拥有相同的职业追求和公益梦想★★★,敢想敢拼,凝聚力超强,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
性格特质:聪慧灵敏,思维活跃,差一年就进入00后的新时代青年★★。部门兼职★★★“小秘书★★★”,活跃在中国公益传播一线且爱心满满★、可爱的侗族姑娘★★。
说句心里话:作为一个踏入新闻媒体行业刚两年的“新兵★”,在公益新闻部工作的日子里★★★,我和大家一样,忙碌而充实,每一次的新闻采写都让我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认知得到了质的飞跃★。我们的集体,团结友爱而不乏欢声笑语;对未来,我们充满自信和期待★。
性格特质★★★:善良率直★★,热情真诚,专业精进。有时是不折不扣的★★“炮筒子”★,有时又会因为采访时被感动而哭得稀里哗啦★,爱憎分明的★“北京大妞”。
周南★★★,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专业。2021年7月入职《华夏时报》,目前担任公益新闻部记者、编辑,★★“华夏公益沙龙”主理人、“华夏公益辩论赛★★★”联席主持人。她采写的相关报道获得多项新闻报道荣誉★。2024年8月,与王晓慧同赴法国巴黎,担任巴黎残奥会一线记者。
“华夏残疾人之声”是专门为广大残疾人朋友推出的公益专栏,在包括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在内的多个新媒体平台同步更新★★★。该栏目坚持深入基层,走进一线万残疾人可以共享阳光★★★,共创美好,在社会公众和残疾人群体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没有误解和歧视★,只有关爱和温暖的桥梁。
2月28日,全国妇联发布202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名单★。名单显示★,中国残联系统共获三项殊荣:其中,华夏时报社公益新闻部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北京按摩医院特需门诊获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文梅★★★:2020年8月入职《华夏时报》,目前担任公益新闻部主任,“华夏公益论坛”策划人、主持人,“华夏公益会客厅”策划人★★、主持人、“华夏公益辩论赛”策划人、总主持人。曾任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出镜记者,也曾担任初创型基金会秘书长。熟悉媒体工作,了解公益运营。已出版《别喝彩,我们仍在坎途》《京生有你》等公益专著。曾于2021年8月赴日本东京,担任东京残奥会一线记者★。
华夏时报社公益新闻部一直致力于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新闻宣传报道,常年深入残疾人群体和基层一线★,用鲜活的报道讲好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故事。2024年★★,《华夏时报》采写残疾人事业报道600多篇,部分报道和评论还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采纳编发★。
装饰材料:400-887-8773 健康家居:400-826-2831
市场监管部:0572-8406855
监事会:0572-8406378
COPYRIGHT© 2020 德华凯发K8国际首页,k8凯发官网入口,k8凯发官网(中国)装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52102000172号 浙ICP备10021016号-1 全案策划:LEBANG